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6日,第四届信用法治·韶山论坛在湘潭大学永雄楼成功召开。来自全国政法系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期刊报社等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社会信用立法及相关执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深厚的立法理论素养与丰富的立法实践经验,为我国社会信用法治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会议由湘潭大学主办,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承办,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支持。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国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翔、湖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周卫军、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杜中华、中国计划出版社社长周昌恩、湘潭大学校长李伯超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湘潭大学副校长盛明科主持。
彭国甫在发言中对湘潭大学信用法学的学科建设、学科理论研究提出要求。他指出,要进一步进行法学的深度融合,强化与地方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以及加强信用法治的宣传和教育,为信用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湘大力量。
本次论坛择优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与会领导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大会举行了《社会信用法概论》新书发布仪式。李伯超与周昌恩为新书揭幕。《社会信用法概论》是全国第一本社会信用法教材,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唯一一家“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团队研究的成果,也是该团队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中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立法研究”(18VHJ015)和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立法研究”(20ZDA056))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该书既可以作为本领域的研究资料,又可以作为社会信用法相关专业的教材。全书分为八章,涵盖了社会信用法学的核心内容,涉及概述、历史发展、基本原则、法的体系、信息基础、法的实施、信用修复、信用服务和权益救济。该书立足于中国特色和制度创新的角度,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提供法学理论和长效机制,也为社会信用法学科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其出版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法学的理论研究。
主旨演讲中,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作了《信用立法的若干法理问题》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信用评价问题到底是一种行为评价还是人格评价,这关系到信用评价的立法方向和信用惩戒的实质意义。广泛利用黑名单进行失信惩戒,被惩戒主体的权利如何救济,以及信用惩戒措施中,哪些是可以私力救济的,哪些是可以司法审查的,仍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刘瑛教授提出了如何构建知识产权信用法治体系的整体格局的问题。刘瑛认为,知识产权信用法治体系建设,包括知识产权的信用标准系统、知识产权信用征信与信息共享系统、知识产权信用评估评级系统等6大系统,它们互相作用,形成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核心,在守信奖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监管契约化机制、责任类型化机制方面共同发力,实现全流程覆盖,从而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全链条相互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的完整构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章政教授在其题为《数字化时代的信用范式和制度创建-兼论信用权益的制度设计》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信用信息权益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公开、使用、收益和归属,认为应当从伦理遵循、信息权属、收益界定和平台监管四个维度建立信用信息权益保障制度。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光辉、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副院长肖伟志先后作了《征信立法进展和回顾》《产业治理视角下催收监管与立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与发展方向》《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起草的思路和创新点》的主旨演讲,就社会信用立法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思路和建议。
分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信用法律体系研究”“《社会信用法》立法研究”“中国催收机构执业权利立法研究”三个议题,作了主题发言,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信用法学研究的教学研究学院,并率先在全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信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研究,学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2018年8月,谢勇教授领衔申报的“中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立法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20年3月,香港太平绅士、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院长顾敏康领衔申报的“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立法研究”获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2020年6月,顾敏康院长牵头的课题组成功中标“《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起草项目”。目前该条例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周灿/文 王成奇/图)